7月30日,德國蓋博建筑設計事務所中國區總裁馬睿思(Marius Ryrko)在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舉辦講座「療愈藍圖:以自然為靈感的空間營造」(Blueprint for Wellness: Crafting Nature-inspired Spaces)。
從公共醫療到文化教育,從城市更新到企業總部與商業綜合體,馬睿思通過分享蓋博建筑的十余個代表項目,深入講述了事務所如何在不同語境中回應“以人為本”與“生態共生”的核心議題,將綠色自然、身心療愈的核心引入不同的建筑尺度和場景。
講座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鄒子敬主持,由同濟大學副校長李翔寧、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湯朔寧發表致辭,為這場跨文化的專業對話拉開序幕。十余位來自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嘉賓蒞臨出席,在講座結束后,嘉賓與馬睿思也展開深入交流,從中德設計思維、建筑師角色、行業趨勢等多個角度展開探討。
眾多青年建筑師、業內從業者、合作伙伴與專業建筑媒體齊聚一堂。這不僅是一場講座,更是一場深度的學術交流研討會。中德建筑領域各自真實的設計實踐,在此交匯和對話,共同指向一個以人為本、關注日常生活質量的未來。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來自集團的青年建筑師們、業內從業者、商業合作伙伴與權威建筑媒體齊聚一堂。
在講座中,馬睿思以“療愈藍圖”為線索,展示了蓋博建筑橫跨德國、中國和中東的多元實踐。這些項目包括:南方科技大學及附屬醫院、斯圖加特安聯總部、Materna集團總部等,它們以溫和巧妙的空間策略回應了“以人為本”與“親近自然”的需求,將自然光、花園與視野作為療愈載體,即使在小尺度空間也注重聯結人與場所。此外,德國多特蒙德的藝術中心與釀酒學校、漢堡易北河港口區域更新以及濟南與杭州的城市更新案例,展示了蓋博建筑通過激活工業遺跡和大地塊改造,將“健康空間”理念擴展至城市語境,探索在不同文化氣候下重構人與自然、城市與社區的關系。
在講座尾聲的圓桌環節,集團的多位領導、院所負責人及建筑師們與蓋博建筑團隊展開了深入交流。圍繞中德設計合作的經驗、項目實施機制,以及行業未來的轉型趨勢,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雙方分享了在項目實踐中面臨的挑戰與解決路徑——從業主參與、外包服務、項目決策流程,到如何平衡設計品質與經濟可行性,展現了跨文化協作中的復雜性與潛力。面對城市更新、建筑改造與再生議題,與會者一致認為,建筑師需在多變的系統中承擔起整合者與引導者的角色。未來,隨著AI、數字孿生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設計行業也將迎來工作模式、技能結構與創作方式的深刻變革,而“敘事能力”與人文感知則可能成為新一代建筑師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
圓桌最后,雙方亦就未來中德交流機制展開了積極討論,期待在更長遠的合作中共同回應建筑行業的未來。
今年3月,集團與德國蓋博建筑設計事務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未來共同探索建筑領域的創新實踐達成共識。本次學術交流講座也是雙方合作落地的重要實踐環節,標志著雙方共同推動建筑行業創新發展與國際化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